关注酷公司公众号
随时随地发现更多内容3月11日,据知情人士透露,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对沃尔玛进行了约谈。此次约谈事出有因,沃尔玛被指要求部分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涉及厨具、服装等多个领域。
具体而言,沃尔玛要求这些中国企业在每轮关税调整中降价10%,这一要求几乎等同于让供应商承担全部新增关税成本。他们坦言,由于利润空间原本就极为微薄,如果降价幅度超过2%至3%,将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可能被迫降低产品质量以维持运营。
据美媒此前披露,沃尔玛此举意在将美国政府新一轮对华关税的负担转嫁给中国供应商和中国消费者。
显然,这种耍小聪明的方法始终会被放大。
商务部约谈沃尔玛:想干啥?
2025年3月11日,中国商务部等部门对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进行了正式约谈。此次约谈的起因是沃尔玛要求部分中国供应商在厨具、服装等品类中大幅降价10%,企图将美国对华加征的20%-61%关税成本转嫁给供应链上游企业与中国消费者。
据多方信源透露,沃尔玛的这一要求几乎等同于将全部新增关税成本完全转嫁给上游供应商。然而,中国制造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普遍低于5%,接受这一降价要求意味着直接面临亏损的境地。
沃尔玛的核心商业模式依赖于“低价+规模效应”,在美国市场因通胀和消费疲软难以提价的情况下,便试图向上游供应商施压,以维持其低价策略。然而,这一行为显然触碰了多重红线,严重损害了中国供应商的利益。
对于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而言,在美国高通胀的背景下,若随市场涨价,很可能会失去大量消费者。因此,沃尔玛面临的第二个选择便是转移成本,将压力传导至其供应商链条。
据悉,沃尔玛开始逼迫中国供应商降价,以此来抵消部分因关税增加带来的成本压力。另一种可能的策略是,沃尔玛或选择放弃中国供应商,转而寻求美国本土或其他第三方供应商的合作。
然而,中国作为沃尔玛商品供应的60%来源地,其地位难以轻易替代。沃尔玛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找到能够完全替代中国供应商的合作伙伴。但面对关税成本的持续压力,沃尔玛又不愿自行承担,于是选择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中国公司,以此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捞金1473亿,撕破脸不划算
沃尔玛中国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在2025财年表现卓越,年度净销售额规模达到约20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73亿元,彰显出强劲的市场表现。其中,山姆会员店作为沃尔玛中国的重要业务板块,凭借其全渠道战略,实现了千亿销售额的佳绩,贡献了中国区七成的营收,成为业绩增长的支柱。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加速去美国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15%关税,并与巴西、阿根廷等国签订大额订单。欧盟也开始绕过美国,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加拿大更是迅速做出反应,美国刚加关税,加拿大便宣布将对300亿美元商品实施反制措施,盟友关系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中国企业之所以敢于硬刚,背后有着坚实的底气。中国制造业的微利生态和产业集群优势,加上数字化直采模式,将成本控制到了极致。同时,中国还在AI芯片、生物材料等领域不断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面对沃尔玛的压价要求,中国企业直接回应:“没有空间,爱买不买。”
反之,如果沃尔玛因此事与中国企业撕破脸,没有好下场的反而是它自己。据悉,沃尔玛60%货源依赖中国供应商,一旦关系破裂,美国消费者恐怕连平价牛奶等商品都买不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网友早已发现,沃尔玛的必购爆款商品实则源自广西、广东的代工厂,换个商标便能在国内其他超市如永辉、胖东来等轻松购得,替代品市场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