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注册
    投稿
  • 李斌回应蔚来亏超千亿是“亏得清楚”:完犊子不能怪我!

    原创
    牛媒
    酷公司

    “钱都亏在明处,财报非常干净。”面对累计亏损超千亿元的尖锐质疑,蔚来创始人李斌在近日的直播中坦然回应。

    这位掌舵人解释,蔚来作为全球唯一在三地上市的汽车公司,采用最严格的会计准则——将累计600亿元的研发投入全部计为当期费用,而非分期摊销。这种处理方式导致账面亏损扩大,但规避了未来技术减值风险,使“亏损一目了然”。

    今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蔚来一季度净亏损同比继续扩大至68.91亿元。根据公司历年财报,蔚来累计亏损已破千亿元。

    这话翻译过来便是:虽说我的能力着实不济,以至于落到如今这般田地,害得各位投资人的钱亏损了上千亿之多,可我绝对没在账目上动过歪心思、捞过一分好处哟。你们要是不信,大可以去查,我敢打包票,你们绝对查不出任何问题来。


    千亿亏损,流血扩张

    蔚来的千亿亏损并非经营不善的简单结果。拆解其财务结构,可见战略性投入构成了亏损主体。研发投入占比高达60%,累计600亿元资金投向智能驾驶芯片、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

    李斌在直播中特意强调:“蔚来财报里把研发投入计成当期费用,所以我们虽然投了600亿,资产负债表上边的无形资产只有400多万美金”。

    重资产布局的换电网络是另一大“烧钱”领域。全国已建成超2400座换电站,单座建设成本约300万元。这些投入以固定资产形式在财报中完全呈现,未通过表外融资转移成本。

    李斌对此解释:“如果600亿中,用一两百亿元做资产化处理的话,财务报表的情况会明显不同”。这种财务处理体现了蔚来对透明度的坚持,却也带来资本市场的疑虑。

    蔚来的战略投入尚未转化为盈利能力。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67.5亿元,同比扩大30.2%,创下历史新高。更触目惊心的是,平均每卖出一台车就亏损约10万元

    现金流压力日益严峻。截至一季度,蔚来现金储备260亿元,但可即时动用资金不足81亿元。按当前亏损速度,若无新融资或盈利改善,剩余现金仅能支撑1-2个季度运营。

    换电模式的商业可持续性备受质疑。单座换电站年运维成本高达40万元,而平均日服务仅50车次,利用率不足设计上限的30%。这导致每辆车增加3万元隐形成本。

    重资产模式在未达规模效应前,反而成为财务负担。


    绝地自救的生死时速

    面对千亿亏损的困境,李斌立下 “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的军令状。为实现这一目标,蔚来已启动全方位自救。

    多品牌战略成为销量突破的核心抓手。6月交付数据显示,新品牌乐道交付6400台,萤火虫交付3932台,合计占蔚来当月总交付量的41.5%。李斌为三大品牌设定了合计月销5万台的内部目标。

    内部推行 “断臂求生”式改革。2025年初,李斌召开会议要求各部门汇报账目,强调价值观应聚焦于解决问题。改革核心是降低成本:砍掉不能创造价值的岗位,优化供应链管理,严控部门预算。

    “蔚来必须变成一家超级会算账的公司,”李斌在内部强调。公司计划在第四季度将毛利率提升至17%-18%,同时压缩销售管理费用率至10%,研发费用率降至6%-7%。

    尽管李斌信心满满,资本市场仍存深刻疑虑。投入产出效率的失衡最为关键——千亿级战略支出尚未催化盈利拐点。当研发投入占亏损主体的60%,技术转化能否在2025年Q4兑现盈利承诺仍是未知数。

    市场竞争态势日益残酷。乐道L60上市三月总销量仅1.48万辆,未达预期目标。且该车型只能使用蔚来三分之一换电站,削弱了用户体验。在10万级市场,萤火虫品牌面临比亚迪等巨头的碾压性成本优势。

    蔚来陷入“定位高端、高端卖不动、低端成本高”的尴尬局面。有网友调侃:“要是雷总再帮带一下货就好了”,暗示蔚来需要雷军般的营销能力提振销量。

    国资背景股东持续加持为蔚来提供了喘息空间。2024年9月,蔚来获得国资股东33亿元增资。今年3月,合肥建翔投资有限公司等两家国资背景股东新增进入,注册资本由78.57亿元增至82.57亿元。

    但输血难解根本问题。蔚来需要证明自己具备造血能力。

    推荐文章

    手机icon

    关注酷公司公众号

    随时随地发现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