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注册
    投稿
  • 刘强东上位、李嘉诚长子出局,下个10年谁是敌友,定了!

    原创
    牛媒
    酷公司

    央视新闻联播的摄像机对准刘强东的3秒,堪称2025年的超新星爆发。

    6月25日下午,天津举办的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工商界代表座谈会上,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的出现,吸引了无数目光。

    好巧不巧,香港特区政府新一届特首顾问团名单公布,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成为上届成员中​​唯一未获续任者​​;而在产业前线,十大光伏玻璃龙头宣布自7月起​​集体减产30%​​。

    三件看似孤立的事件,似乎隐约透露出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的标准,也圈定了未来中国发展的“朋友圈”的范围……


    刘强东露脸,李嘉诚退场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露脸,因为刘强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在如此高规格的场合了。他时隔多年后重新登上新闻联播,这是刘强东完全复出的标志,也意味着有关方面已经不计前嫌,让他重回公众和官方视野。

    事实上,刘强东提出的​​“正道成功”理念​​——京东90万员工全员缴纳五险一金、17年累计社保支出超1000亿,以及​​“三毛五理论”​​(每赚1元让利3毛给合作伙伴)——与国家推动共同富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导向高度契合。

    当其他平台通过外包骑手压缩成本时,京东却将人力成本转化为社会价值:2024年净利润414亿元,却支出工资1161亿元,逆势扩招12万全职骑手。

    这种将员工福利和产业链共赢置于短期利润之上的模式,被央视镜头赋予​​“就业稳压器”和“反内卷标杆”​​ 的象征意义,标志企业评价体系正从资本回报转向社会贡献。

    一边是老牌资本的财富主义,一边则是“谁能给社会带来多少实惠”的新标准。

    前不久,香港公布了第二届特首顾问团成员名单,李嘉诚长子长和集团主席李泽钜落选。大家都懂,这不是一次正常的调整,就在公布名单次日,大公报就引用了某博主的一句话:“不顾国家利益的人不宜任顾问团成员。”

    尽管当时的交易额仅24亿美元,但外资介入中国航运枢纽引发对“战略资产外流”的担忧。香港政商界历来重视默契,而李家近年抛售内地物业、加码欧洲投资的“脱港”倾向,与香港推动“北部都会区”建设所需的本地投入形成张力。

    官方虽未明言关联,但顾问团调整释放明确信号:​​商业决策若被视为削弱国家或地区利益,即便顶级财阀也可能失去政治支持​​。这为跨国资本划出新红线——全球化布局不能触碰国家安全与发展自主性的底线。

    以上种种已经把社会关系画的清清楚楚,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能够主动撑起社会责任与就业底线的中国企业家,才是“上道”的人。


    反内卷,稳民生

    另一方面,反内卷的号角已经奏响。

    光伏玻璃行业的集体减产,是一场被亏损逼出的行业革命。2025年上半年新投产窑炉日熔化量超1.7万吨,但需求疲软导致库存飙升至45天“爆仓”临界点,全行业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恶性循环。在《人民日报》号召“破除内卷式竞争”的背景下,十大企业以减产30%打破“囚徒困境”。

    此举短期内将产量压降至45GW,但​​本质是倒逼行业升级​​:头部企业信义、福莱特同步转向TCO玻璃(钙钛矿电池材料)、≤2mm超薄玻璃等高端领域,而亚玛顿等则出海阿联酋建厂,通过技术壁垒和全球布局逃离低端价格战。

    同样的,当其他平台通过外包骑手压缩成本时,京东却将人力成本转化为社会价值:2024年净利润414亿元,却支出工资1161亿元,逆势扩招12万全职骑手。

    这种将员工福利和产业链共赢置于短期利润之上的模式,被央视镜头赋予​​“就业稳压器”和“反内卷标杆”​​ 的象征意义,标志企业评价体系正从资本回报转向社会贡献。

    这些动作的共性,是从高速奔跑向结构调整的必然转向。从平台到地产、从资本家族到产业制造,都在经历一个共振的转弯期。这不仅是中国经济的调整周期,更是旧增长模式的终场与新路径的开始。

    当整个社会都在为“稳增长”焦虑、为“共享红利”呐喊,刘强东用三秒把焦点推回“给普通人工作与保障”的民生核心;光伏玻璃厂商用减产剪断供给洪流,压在背后的,是对规模扩张边界的再认识;资本家族在变局中摸索着新的延续方式。提醒我们:经济转型不是技术革命,而是情感与信任的再造。

    中国经济的变奏曲已经奏响——这是从增长速度到增长质量,从资本至上到民生优先的根本性切换。谁能在这场大国博弈中稳住“就业民生牌”,谁将在时代的牌桌上赢得主动。

    推荐文章

    手机icon

    关注酷公司公众号

    随时随地发现更多内容